太平洋左岸的生活,依山傍海的風光旖旎是花蓮的日常。綿長的自行車道與步道,每個晨昏,總可見居民穿梭運動;公園綠地遍布,生意盎然,海風徐徐,景緻令人心曠神怡。花蓮縣政府自縣長徐榛蔚上任以來,積極打造花蓮為一座宜居城市,其中以「太平洋左岸宜居城市—美崙綠網營造計畫」,重新規劃城市的人行空間,充分落實以人為本的精神。
徐縣長強調,人是城市的核心,縣政府對城市未來的擘畫,都是以人為依歸。由美崙山到太平洋岸的美崙地區,是花蓮重要的文教區,也是各級政府機關所在地;因環境優美、道路系統完整、生活機能良好等條件,不只成為花蓮的行政、文化、教育、休閒中心,更是許多移居者的首選。
寬廣的人行空間,共享美崙慢活的美好
為了突破區域的發展限制,強化地方的基礎建設,縣政府配合全球性保護綠地的永續趨勢,串聯各區域分散的綠地,建立由「綠塊—綠廊—綠線」所建構的整體綠地網路系統,並向中央爭取經費,「美崙綠網營造計畫」在各界的期盼下順利完成。
整體設計以「享」為出發的「美崙綠網」,期待讓居民走出戶外漫遊,吸引遊客前來探索美崙生發嚮往之情,每個人都能共同享受在這片空間慢活的美好。計畫分為兩大主軸,一是改善美崙地區的宜居、防災、宜遊環境,成為示範區域,並打造其中的綠地;另外,改善北從四八高地南至東大門的濱海道路,使美崙地區北上南下連結各重要景點的交通與休閒功能更顯完備;務使居民安心享受濱海生活,遊客也能感受美崙的特色。
市區的鑄強國小,傳統的欄杆式圍牆,如今以色彩繽紛的鉛筆造型呈現,增添活潑氛圍的友善校園,也成了都市景觀的一部分。鄰近海岸觀光區的北濱國小與毗鄰的花蓮女中,圍牆採用不易生鏽的鋼管鍍鋅組成波浪狀,綴以活潑的鯨豚圖樣,人行道上運用不同色階的高壓磚,猶如海浪的影像,與不遠處的海洋相呼應。
頗受民眾喜愛的文化中心園區,是居民運動與假日休閒野餐的綠地公園,但周邊多處人行空間,受早年種植的榕樹根部破壞而崎嶇。文化中心外圍翻新後,成為4米的寬敞人行道,散步其間,感受海風吹拂與綠蔭扶疏飄散的季節性芬芳。地磚以踏在浪花上的概念設計鋪設,一路延伸至花蓮中學與美崙田徑場。縣政府也在多處道路建置下沉式綠帶,讓雨水自然流入,兼具植栽與保水的功能。
往北來到193線道,挖掘出史前遺址的四八高地一帶,設計有別於市區的海洋意象,在材質和色調上,採用陶土為元素,磚紅色的標誌、仿陶土的壓花地坪,融入在地文化的內涵。而沿途原本高架的電纜線,經台電配合已地下化,還給人們純粹的花蓮山海之美。
實地踏查與溝通,屢獲大獎肯定
「美崙綠網」的道路工程長達10公里,範圍約3平方公里,進行拓寬、加高人行道、行穿線退縮至直線段,以及路口島頭加大等無障礙環境。規劃初期,縣長率團隊騎乘自行車,實地巡訪計畫區域內的人行現況,著實了解各項改善細節。由於工期時間短,市區內同時有著4-5個工程施作區,對居民生活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施工前的溝通與協調成為計畫中特殊的一環,過程累積多達上百次的會勘;縣政府對於陳情案件,皆逐一去電或趕赴現場,藉由不斷的與地方進行討論與理解,終令計畫如期完工。
縣政府對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用心,不僅受到民眾肯定,「美崙綠網營造計畫」於2020年,參加有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國家卓越建設獎」,獲得「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的肯定後,繼而奪下內政部營建署「2020馬路好行計畫」評比的亮點案件佳作及個人貢獻獎殊榮,足見花蓮縣的公共工程品質,以及縣府團隊的努力。
徐縣長表示,縣政府持續投注人力和資源改善道路品質,於市區增設人行空間,逐步優化各類公共空間。「從四八高地到北濱國小,整個路徑我們踏查過,由完工後的整體視覺表現和便利性,我們看到了花蓮完全的轉變,相信每一個花蓮人,都在自己的領域上,為地方貢獻讓未來更好的事。」
花蓮縣政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