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日本IP煉金術

為何Hello Kitty能風靡全球40多年?為何寶可夢出道20年還可以再次席捲重來,引發全球抓寶熱潮?日本動漫產業如何創造逾2兆日圓的產值,並在全球、特別是亞洲區占有一席之地?讓我們透過「製作委員會」的運作模式,一窺日本IP煉金術!

 

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博士學位學程教授兼主任李世暉指出,日本內容產業在結構上具有:國內相對寬鬆的智慧財產權、充沛的人力資源、中小企業製作為主、內容創意主導、跨媒體環境以及製作委員會模式等特色,是讓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遊戲(Game)與輕小說(Novel)IP得到相應高的經濟效益的因素。


日本走向世界關鍵:跨媒體環境、製作委員會模式

以動畫、漫畫、遊戲與輕小說等多元內容為基礎的「跨媒體環境」,與促成多方參與的「製作委員會」模式這二項特色較少被提及,但這二者可說是主導了當代日本內容產業的發展。

 

日本內容產業自1970年代開始展開的跨媒體環境,到了1980年代,逐漸形成以特定智慧財產權為核心的企業網路關係,並衍生出日本特有的「製作委員會」方式的商業模式。除了動畫,日本的電視、電影也普遍採用此製作出資模式。

 

「製作委員會」主要指不同產業領域的企業,為製作與行銷特定媒體內容商品而共同出資所形成的暫時性組織。簡單來說,「製作委員會」是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制度。「製作委員會」的參加者通常可分為三類:

 

(1)   原著企業:擁有小說、漫畫等某一媒體形式智慧財產權的企業,主要以大型出版社為主。

(2)   核心企業:統籌製作特定媒體內容的企業,像是電視台、電影公司等。

(3)   贊助企業:除了玩具、遊戲、廣告代理、唱片等與媒體內容衍生性商品相關的企業,也包括以投資為目的的一般商社與銀行。

 

在製作委員會制度形成以前,製作一部作品的整個流程,從出資到宣傳,通常由一定公司獨立承擔,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公司就很可能面臨倒閉危機。而製作委員會的成立,可讓這部作品享受到各行業的優質資源,帶來降低風險、累積專業技術、擴大合作領域、共同創造內容商品的市場競爭力等優點。

 

借鏡「製作委員會」模式,發展台灣內容產業

和日本相比,台灣內容市場較小,與國外內容商品競爭更激烈;而參與內容商品的製作者,台灣和日本相同,缺乏大型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內容商品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則是全球都相同。綜上所述,李世暉認為,「製作委員會」模式是適合台灣中小企業策略聯盟的方式。

但是,李世暉也指出,台灣要成功借鏡日本「製作委員會」模式的話,有二點問題須克服:跨媒體環境不夠成熟、角色力不足。

 

台灣的跨媒體環境尚未成熟,企業習慣先製作單一內容,待其成功後被動進行授權。日本的跨媒體環境相對成熟,許多內容在企畫階段時,製作委員會就已經同時進行多種媒體的規劃,例如「你的名字」在電影製作的同時,就已著手原著小說與漫畫的出版;「妖怪手錶」在製作遊戲時,就已同時進行電視動畫的製作。

 

台灣自己設計的角色,到底有沒有市場競爭力?李世暉教授認為,台灣在設計角色時,受到日本美學影響太大,因而沒有獨特性。台灣必須花一些心思思考,如何在好萊塢美學、日本美學之外,發展出台灣美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