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飲料瓶口上的螺旋紋路會有缺口的設計,是為了避免在開蓋的過程中,因瓶內壓力過大,造成瓶蓋失控向外噴出。
台灣人不只愛喝手搖飲,瓶裝飲料也是大家的愛!也許你常常喝,但你對於瓶裝飲料的知識了解多少呢?
放在車內的瓶裝水不能喝?
常聽到有人說瓶裝水不可放在車內,以免經太陽曝曬後,車內溫度升高,會造成瓶子中的塑化劑溶出,有害身體的健康,真的是這樣嗎?
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周志輝在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良食脈動」講座中表示,國外曾對各種不同材質的瓶裝飲料進行測試,發現有些飲料中確實會檢測出塑化劑,但含量極少,若要對人體達到危害的程度,一天至少要喝200多公升的飲料,且該實驗是在70度C的環境下連續做4個星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並不會有這樣的環境。
更重要的是,一般市售瓶裝飲料及礦泉水所使用的是寶特瓶,其材質為塑膠回收分類中的1號「PET」, 周志輝提到,PET材質在製程中不會使用到塑化劑,因此民眾可不必擔心瓶裝水或飲料放在車內曝曬後會有塑化劑的溶出。
原來瓶口藏有小心機?
當你要打開瓶蓋,準備享用飲料時,你是否注意到瓶口與瓶身的顏色有時並不同!難道他們的材質不一樣嗎?還是商人為了美觀所以將瓶口染了色?
飲料的充填方式可以分成2種,分別是熱充填及冷充填,而從瓶口的顏色便可判斷!
周志輝表示,飲料在進行熱充填前,業者會先將瓶口經175度C高溫處理,使之結晶化,在這過程中,瓶口顏色便會從原本的透明轉為非透明。
熱充填指的是將原料進行超高溫殺菌,稍冷卻(70度C以上)後充入瓶中,最後進行封蓋,並會倒置幾秒的時間以利用原料的高溫,殺滅瓶口、瓶蓋的微生物。而將瓶口結晶化的目的是為了要增加瓶口的硬度,避免飲料在倒置存放時,瓶口處發生軟化變形的情況,此外瓶口硬度增加,也可讓瓶蓋鎖得比較緊。
而冷充填的方法,也同樣會將原料進行超高溫殺菌,然而與熱充填不同的是,此法會將原料急速冷卻至25~30度C,才填入瓶中,並蓋上滅過菌的瓶蓋,整個進行過程中皆會在無菌的環境下進行,且最後不需要有倒置的步驟,瓶口也不會有軟化的疑慮,故若用冷充填法,就不需要進行結晶化增強瓶口硬度,瓶口顏色也還是會維持跟瓶身一樣的顏色。
除了顏色的不同,你是否也注意到有些寶特瓶瓶口上的螺旋紋路並非是連續的,總會出現幾個小缺口!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在完全開啟汽水瓶蓋前,瓶內能有空間排出氣體,以避免在開蓋時,因瓶內壓力過大造成瓶蓋失控噴出的現象,因此碳酸瓶裝飲料的瓶口的螺旋紋路會有缺口設計,下次喝碳酸瓶裝飲料的時候不妨多注意一下!
圖中箭頭標示的部分,可見瓶口的紋路並非完整連接,有許多的缺口存在。
飲料留上部空間是為了偷工減料?
每次到便利超商買飲料的時候,從冰箱透明櫥窗外就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瓶裝飲料,並未被填滿,難道是廠商為了省成本所以通工減料嗎?
周志輝表示,因環境溫度的上升及瓶身的搖晃皆會促使瓶裡的飲料體積發生膨脹,而碳酸飲料也易產生氣體而造成壓力上升,此時瓶內的上部空間便可作為緩衝區。
不過也可發現有些茶飲料業者反而不希望瓶內留有上部空間,會刻意將飲料裝滿。周志輝表示,因為有些茶飲會採用熱充填的方式充入瓶中,然而高溫的液體會產生水蒸氣,若瓶內留有上部空間,溫度下降後,水蒸氣會凝結成水,此時上部空間會形成真空,造成瓶身內縮,會影響外觀。根據不同的情形,業者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然而現今飲料大部分仍以保留上部空間為居多。
原來飲料瓶竟然藏有這麼多的小秘密!下次喝飲料時別忘記觀察一下,這些加工技術都是讓食品更安全的祕技喔!
審稿編輯:林玉婷
撰文=楊芸甄
圖、文授權:食力